国学经典教育 ‖ 董琳:感受儒学之深厚,明白道德之学问
2017年5月14日至19日,“第31期国学经典教育专题研修班暨台州市国学经典教育培训班”在山东省曲阜市尼山圣源书院开班,全市部分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等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与会校长、教师撰写了60篇学习体会,市教师发展中心选择其中30多篇优秀体会汇编成册,并向“台州教育”微信公众号推荐6篇优秀文章。今天先分享台州一中教师董琳的体会文章。
感受儒学之深厚,明白道德之学问
台州市第一中学 董 琳
一、学习及培训历程回顾
1、聆听讲座与报告
在六天的学习中,我们先后聆听了《读〈论语〉修己安人》、《读〈孟子〉浩然之气》等七个专题讲座与报告。
2、考察校园文化与观摩国学教学课堂
国学班还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感受山东曲阜中小学校园文化考察及国学教育情况:先后考察与观摩了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该校老师执教的《论语七则》、曲阜市实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与该校老师执教的《论语三则》。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与曲阜市实验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确实别具特色:校园内,高大而醒目的孔子塑像让人肃然起敬,具有浓厚儒家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长廊,挂满《论语》语句书法作品的教室布置,散发着浓浓儒家文化馨香的校园,每一座楼、每一条路、每一块石头、每一条水,都无不让每一个人深受其熏陶。其课堂教学亦是儒学浓厚:以《论语》条目的诵读代替“老师,你好”;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们的热烈讨论、批判继承,师生间的切磋琢磨、和谐相处,都无不让我们这些“取经”的人大开眼界,让人产生一种“不愧圣人出生地”的感觉。
3、身临儒家情境的游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我想,山水所养人的,不仅仅是人的生命,更主要的是养其精神品质。这次培训的地点没有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这些大都市中,却放在了至圣先师孔子的出生地——山东省曲阜市的尼山脚下的,这次培训的组织者与策划者的心思可谓深谙成人的培训之道。夫子洞前的拜礼、献花、恭读拜文、集体咏唱《大同歌》,尼山孔庙的瞻仰先师,尼山书院的寻访圣迹、“中华文化第一山”——尼山上的远望追怀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让人感觉到圣贤者的气度与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鲁国古城开城仪式隆重与宏伟、孔庙、孔府、孔林的游学参观,也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及后世人们对自己文明与文化的膜拜和继承。是的,儒圣先师对中华文明与文化的贡献可谓壮哉大哉,而这种文明与文化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后世人的血脉中、骨髓里,任任何外来民族的文化都将无法撼动它,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向着宇宙苍穹喊出一声:“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4、个体自修与集体讨论
国学一词,大家平时都耳有所闻,只是这次培训给了我们大家以机会,大家对国学因此而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以前的感性了解到本次培训学习的理性认识,从原先的零星化、碎片化知识到本次系统化、整体化的培训,都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因而,无论是饭前饭后还是课间休息,无论是明德堂前的若有所思还是晚间的夜自修时间,大家都毫无例外的说着同一个话题,那就是国学。
5月15日晚上的自习时间,国学班分成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三个小组,分别在不同的圣堂中,就我们实施国学教育的成功经验、我们的困惑以及建议设想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在集体讨论中,各位学员就自己的学科教学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畅所欲言:从校园文化建设到学校课程安排、从儒家文化到国学概念的范畴、从教学第一线老师的教学到国家行政机构的顶层设计、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外扬到内化、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与中国优秀文化的批判性吸收、从困惑到建议,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5月17日上午,各组组长就集体讨论的情况在班级做了详细的汇报。
二、我的两点感受
其一,对儒学认识走向系统与深刻
我以前对儒学的认识,虽然有点,但大都是零星化、碎片化的,且认识的深度确实有限。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儒学的认识明显是有了一定的系统化,且认识的深度也明显是深刻多了。
1、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
以前虽接触过儒家的有关理论,也听说过有关儒家的学说,但都是零碎的,有些甚至还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次培训,我们先后聆听了清华大学钱逊教授所作的儒学经典之一《论语》专题讲座《读《论语》修己安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建福教授所作的报告《中华文化自信与经典教育一体化推进》,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所作的儒家经典之一《孟子》专题讲座《读孟子《浩然之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齐家所作的儒家经典之一《大学》专题讲座《读《大学》止于至善》,中国孔子研究院杨朝明教授所作的儒家经典之一的《中庸》专题讲座《读《中庸》致中和》,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朱荣智所作的儒家经典专题讲座《导读《弟子规》《三字经》》,不仅如此,各位专家旁征博引,从先秦儒派到汉代儒学,又从汉儒到宋儒以及后代的研究新动向等等,不仅让自己对儒家的原始面貌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知,更让我们每个学员对儒家的治国方略以及它对后代的影响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2、从肤浅化走向深刻化,从自身修养到治国方略
以前对儒家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特别是像我这样一个出生于五十年代的人来说——其成长经历中受“五四新文化”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再加上目前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我们大多数对儒家的思想存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偏差;以前在教学与学习中,时不时也总是认为儒家作为自身修养是可借鉴的,而要将它作为治国方略已经有些过时。但通过本次培训与学习,通过各位研究专家做详细深入的解读,才真正明白了我以前所认识的儒家与儒家真正的面貌相去甚远,有些还是背道而驰,也就是说,我才对儒家文化有了真正的认识,也才认识到我们国家目前倡导国学的重要性。
其二,对运用儒学解决目前社会问题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清楚地认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智慧之源泉。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中,特别是我们国家要实现中国梦,让全体中华子民有个共同的奋斗目标,那么,要解决目前社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部分官员的腐败问题、一些干部的不作为胡作为问题、一部分人的“一切向钱看”的问题、社会道德底线问题等等,仅靠道德说教是行不通的,但仅靠法制同样也是不够的,而必须通过一个共同的社会信用体系来实现,重塑我们的社会目标,构建华夏子民的信仰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而这,“大同歌”“儒教”兴许会解决一些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答案。也许,这也就是中央新一代领导人倡导儒学的良好愿望,也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我的一点个人建议
儒学是个庞大的体系,它不仅仅是个知识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个思想体系,不仅仅是个人的修身养性问题,更是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问题,要想实现它在我们未来一代人心灵中的根植化,这就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教学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家庭、社会、学校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学校教育教学而言,也不是语文教学能够完成的,而必须是所有学科教育教学共同来实现的。因此,要真正实现儒家思想的复位,实现大同世界,党和政府就要化大气力,以扭转社会风气为根本,以学校教育为抓手,以宣传教化为平台(就像布置儒学课堂、儒教学校一样来布置我们的生活环境),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儒学体系。单学校教育而言,儒家的经典文本教学,就目前情势来看,应先成为学校的必修课程,而且成为高考必考科目,从而实现儒学教育的真正落实。
本次培训,感受深切,非一时所能道尽。以上所述所感,只是肤浅的一孔之见,不对之处,还望谅解。